2023/3/24
每一个负面舆情的发生,对于食品/餐饮行业,对生产经营企业,对每一个从业者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,也在一点点击击碎国人对安全食品的信心。
2022年9月,发布《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》。
品牌方的损失有多大?
以2023年2月,一起鸡脖“生蛆”的舆情事件为例(可见文章“虫害舆情热点信息汇总-2023年2月”),经了解,这起舆情品牌方调查发现是由于运输过程包装破损导致的,但是信息发布后,在网络引发热议,给品牌方造成的损失依然不小:
上热搜:快速地引发网民的关注、讨论和转发。微博上传播的视频总计16.7万次播放。仅在微博上,1.07亿粉丝的“头条新闻”、2087万粉丝的“新浪视频”、265万粉丝的“毒秒财经”、212万粉丝的“赤道财经”等等纷纷转发…
产品下架召回:在该事件处理过程中,品牌方承诺涉事的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全部下架,下架数量具体数量不详,但根据该品牌的销售渠道推测数量不小;
品牌方人力投入:发生负面舆情后,品牌方成立了专项的工作组,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消费者沟通,与各大媒体平台沟通,拍摄生产现场操作视频重塑市场信心……
声誉受损:即便是处置妥当,网络视频未二次发酵,热度在处置后快速下降,但“辟谣”跑断腿,原帖后更新报道不足,大量的“吃瓜群众”并未注意到后续的澄清。
以上的这些还不算包括上市企业,如果上市企业发生负面舆情,其面临的股价下跌、证券监管部门质询等损失会更大。
食品企业的虫害管理怎么做?
企业要充分的重视:苍蝇老鼠和蟑螂,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见怪不怪的时代了,消费崛起,首先需要企业充分重视,只有统一思想,统一认识,给与支持,全力配合,虫害防治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效。
用专业武装自己:一方面,作为品牌方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,DIY防虫不靠谱,以杀为主更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;另一方面要聘请专业的虫害防治人员,用专业和技术保驾护航,专业的防治人员遴选,既要资质齐全,也要看是否能勘察风险,洞察数据,还要看能不能从体系性上给予建议和从共赢的角度给予支持。
全产业链管理:食品安全最理想的是全产业链共治,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好自己。但是在当前情况下,独善其身还不够。作为品牌方,可以对包材、对原料、对物流、对终端都施加影响,就像百胜、蒙牛等大品牌一样。
要持续更要有阶段目标:落实到具体的虫害管理,既要持续的控制、管理,也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,让专业的虫害防治人员给你的企业做诊断,根据你当前的痛点制定目标,然后行动、检查,回顾,不断的精进。
市场瞬息万变,消费者在不断追求高品质和美好,老鼠蟑螂苍蝇等害虫还是原来的害虫,我们已经不能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应对。
拥抱变化,相信专业,尊重专业。
用专业的虫害风险管理,去管控虫鼠害的发生,不让一点的负面舆情,变成“致命”的蝴蝶效应。
转载自:虫来如此公众号
安徽安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5441号 免责声明